首页>今日巴林>部门动态
来源:巴林右旗水利局
发布时间:2025-09-30 16:47
初秋的巴林草原,天高云淡,西拉沐沦河波光潋滟。加固后的堤岸如坚实臂膀,默默守护着两岸沃野;纳斯台灌区里,改造一新的渠道将汩汩清流精准送进田间;查干诺尔镇的丘陵区,曾经的水土流失痕迹正被一片新绿覆盖……去年以来,巴林右旗以水为笔,围绕水库除险、灌区改造、侵蚀沟治理等七大类别,勾勒出一幅安澜与生机交织的水利画卷。一座座工程接连落地,犹如筑起一道集防洪安全、水资源调配与生态修复于一身的“水长城”,为这片草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能”。
除险筑安,守护民生第一线
安全,是发展的根本前提。巴林右旗将水库与水闸的除险加固工程视为守护百姓安宁的“生命线”。“这座水库关系着下游好几个村子的防洪和灌溉,以前每到汛期,心里总是悬着一块石头。”站在已完成加固的草原水库大坝上,管护中心负责人语气踏实了许多,“如今大坝更坚固,防洪能力明显提升,能有效削减古力古台河洪峰,守护下游8个村5600人的安全。”本轮工程对全旗1座中型水库和4处水闸进行了系统加固,不仅提升了工程自身稳定性,更为下游村庄、农田和基础设施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智慧引水,滴灌乡村振兴新希望
走进纳斯台灌区,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传统“土渠水沟”已悄然退场。
“过去是大水漫灌,费水又费人工。通过灌区配套改造和安装监测控制系统后,可以实现用信息化平台就能查看水位、申请放水,将给农牧民群众带来很大便利。”水利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工程不仅对主干渠道进行全面防渗硬化,减少输水损耗,更引入智能测水设施和信息化调度系统,实现从“人跑腿”到“数据跑路”的跨越。这一转变,不仅节水增效,更推动农业用水走向精准化、公平化,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系统修复,绘就人水和谐新图景
面对水土流失与山洪威胁,巴林右旗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推进侵蚀沟治理、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小河流及山洪沟治理等工程,统筹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展开一场水生态的深度修复。
在曾经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地带,一座座谷坊、拦沙坝科学布设,配合林草种植,有效遏制了侵蚀沟扩展,守住了宝贵的黑土资源。清洁小流域治理则更进一步,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植被缓冲带、观景台、蓄水池等,让流域既保持水土,又宜居宜观。在河流治理中,生态理念得到充分体现——摒弃硬化渠化,转而采用铅丝石笼护坡等生态工艺,既稳固耐冲,又为水生动植物留出生长空间,让河流在安全行洪之余重焕生机。对于山洪沟,则通过清淤疏浚、加固岸坡等方式,畅通泄洪路径,显著提升沿线村镇的防洪能力。
点线面结合,多类工程协同发力,不仅化解了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更改善了区域生态,提升了土地活力,真正实现“水安于民、水兴于业、水美于境”的人水和谐愿景。七大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正在持续释放,成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筑牢北疆生态屏障的重要支撑,也让这颗草原明珠,因水而愈发闪亮。
蒙公网安备150423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