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巴林右旗农牧局
发布时间:2023-10-10 09:56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联合发出的《关于做好2023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有关工作的通知》(内农牧种植发〔2023〕118号)文件精神,结合赤峰市农牧局、财政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2023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有关工作的通知》(赤农牧种植发〔2023〕4号)内容,立足巴林右旗耕地地力保护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按照用养结合、保护利用,突出重点、综合施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推进农业“三项补贴”由激励性补贴向功能性补贴转变、由覆盖性补贴向环节性补贴转变,提高补贴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强化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引导农民采取耕地地力保护措施,切实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不断改善提升耕地地力,夯实粮食生产基础,促进巴林右旗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补贴政策与主要内容
(一)补贴对象。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农场职工)。
(二)不予补贴的情况。对已种植林木和已作为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附属和配套设施用地、非农业征(占)用耕地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占补平衡中“补”的面积和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即不符合原自治区农牧业厅、国土资源厅《补充耕地质量评价工作和技术规范》的耕地)和已经列入自治区2022年退耕范围的不予补贴;对已抛荒一年以上的,取消今年补贴资金;对使用地膜,但未采取地膜离田措施或离田比例未达到自治区要求的,暂停发放补贴资金。
(三)补贴方式
通过“一卡通”发放。补贴依据为粮食种植面积;补贴标准根据补贴资金总额减去玉米主产区地力提升专项补贴金额,再减去科学使用回收地膜项目追加补贴金额,剩余资金根据各苏木镇街道报送面积综合测算确定。
(四)玉米主产区地力提升工作
为贯彻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耕地地力提升的要求,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结合自治区“农牧业要提高单产水平”的部署,通过集中力量、集成技术,打造典型示范区,以点带面,提升耕地地力,提高玉米单产,提升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巴林右旗2023年承担2万亩玉米主产区地力提升试点项目,补贴标准为100元/亩,补贴资金共200万元。旨在着力提高巴林右旗玉米单产,提升巴林右旗玉米综合生产能力。
(五)科学使用回收地膜项目追加补贴
为进一步贯彻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落实,结合2022年度科学使用回收地膜项目实施,充分调动农牧民积极性,落实落细全旗35.3万亩高强度加厚地膜及3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任务。经旗长办公会会议审议通过,由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抽用619.5万元,用于高强度加厚地膜及全生物降解地膜追加补贴。
三、实施步骤
(一)以独贵龙组为单位,对农牧户实际种植粮食作物面积登记造册,张榜公示。公示内容包括补贴范围、补贴面积等,公示时间不少于七天。公示期间,应当充分听取农牧民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公示内容与实际补贴发放情况一致,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各嘎查村将公示结果上报苏木镇人民政府和街道管理办公室审核,苏木镇人民政府和街道管理办公室将审核意见报送至旗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审核。
(三)经旗财政局及农牧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实地抽查审核无异议后,中心向旗财政局递交资金拨付申请报告,旗财政局通过“一卡通”的形式将补贴资金足额发放。
四、保障措施及相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事关广大农牧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各单位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旗财政局及农牧技术推广中心负责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的具体实施和面积的抽查核实工作。旗财政局负责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筹集和发放工作,并会同旗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苏木镇、街道作为责任主体,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组织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对嘎查村级种植面积及时精准地登记、公示和复查核实,确保补贴及时、精准、高效。
(二)强化信息管理。各苏木镇、街道要通过现有统计渠道,建立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信息管理档案,对列入补贴的农牧户逐户登记,立档管理,做到将补贴对象与耕地面积一一对应。旗财政局及农牧技术推广中心负责补贴面积的最终审核确认。
(三)做好信访处置。要严格执行补贴信访受理制度,对于信访案件要在规定时间内办结,让群众理解认可。要严格落实定期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补贴监督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杜绝虚报冒领、截留挪用补贴资金等违规现象的发生。
(四)严格资金管理。要防止出现错统漏统,坚决杜绝虚报、多报、压报补贴面积等现象发生。补贴资金直接发给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牧民,对承包集体土地或经营流转土地的,按合同约定发放补贴资金。各苏木镇(街道)和嘎查村委会要做好土地流转后的协调工作,处理好在转租转包土地上种粮者与出租方的关系,认真做好身份核实确认。
(五)加强督导考核。旗财政局和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两部门将对补贴情况进行抽查,通过实地走访农牧户,认真了解补贴面积落实、补贴资金发放等有关情况,及时纠正补贴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协调配合,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止虚报、漏报问题发生。
(六)开展宣传培训。各苏木镇、街道要明确具体补贴政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将补贴政策具体内容宣传到村到户。同时还要宣传政策实施的重要意义,及时做好农民群众的咨询和答疑。在技术补贴落实的关键时期,可以组织召开现场会,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耕地地力保护的良好氛围。及时对实施中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为持续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积累经验。
附件1:2023年巴林右旗玉米主产区地力提升实施方案
附件2:巴林右旗玉米密植栽培技术规程
附件1:
2023年巴林右旗玉米主产区地力提升实施方案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全面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粮食生产发展好势头,抓住耕地要害,提升耕地质量和粮食产能,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对稳定经济社会大局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升巴林右旗玉米主产区耕地质量与玉米单产,激发广大种植户保护耕地、提升玉米单产的热情,实现耕地质量和玉米产能双提升,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玉米是巴林右旗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种植技术最成熟的粮食作物,提升玉米单产,对于提升巴林右旗整体粮食供给能力意义重大。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巴林右旗打造2万亩玉米密植栽培技术示范区,作为2023年赤峰市玉米主产区地力提升试点落实项目,项目区着力探索以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主要技术手段,突破玉米单产提升瓶颈。
二、目标任务
全旗打造2万亩玉米密植栽培示范区,分布在11个苏木镇街道。整个示范区采用玉米密植栽培技术,通过选用耐密品种、合理增密的方式,提升单产(具体技术规程见附件);最终示范区单产实现较周边区域提升5%以上。示范区同时推进玉米精量施肥、化肥减量、改善耕层土壤条件,总结形成一套适宜巴林右旗的耕地地力与玉米单产双提升的种植技术模式。
三、实施内容
(一)落实主体要求
示范区建设由各苏木镇街道自行申报参与,原则上由各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鼓励整建制推进,带动全旗大面积均衡增产。示范区通过社会化服务,推行统一良种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的“五统一”管理措施,引导种植玉米的小农户,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玉米种植水平,实现节本增效。
(二)技术要求
示范区重点推广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水肥一体化技术,另通过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等地力提升措施,改善土壤耕层结构,提高耕地产出率,采取精量施肥、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配施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措施,提高肥料利用率,降本提效,实现玉米绿色高质量生产。
四、其他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示范区建设工作由2023年优质高效增粮示范行动推进专班组织落实,专班负责示范行动的安排落实、方案制定、组织联络、调度检查等工作。
(二)强化指导服务。加强对示范区落实主体的技术指导服务,在关键农时季节,及时开展现场观摩、集中培训、巡回指导、测产验收等工作,提高创建水平,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建立专家对口联系制度,开展市场信息、生产技术、供需形势、产品销售等全过程服务,引导生产基地合理安排生产,促进产销衔接。
(三)强化工作落实。及时梳理总结试点实施情况,并将试点工作完成情况按要求逐级上报。同时建立完整的提升玉米主产区耕地地力工作档案,及时将有关文件、图片及影像资料等整理归档备查,做好项目绩效考评工作。
(四)严格资金使用。建立资金使用台账制度,加强资金监管,严格资金使用范围,做到专款专用,切实发挥资金效应。项目资金统由一卡通系统发放,项目区需严格按照技术方案实施,经旗财政局、农牧技术推广中心联合验收后统一发放。
(五)加强宣传引导。充分挖掘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大力宣传玉米密植栽培技术与耕地地力保护措施,营造良好氛围,在关键农时,结合优质高效增粮示范行动观摩周活动,邀请主流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报道,根据项目实施需求制定统一样式的项目标牌,明确主要作物、实施面积、行动目标、技术模式、行政和技术负责人等信息,便于宣传引导。
附件2:
巴林右旗玉米密植栽培技术规程
1.播前耕整地:春季深松整地,深度30厘米,打破犁底层。播种前旋耕15厘米左右。建议使用带有卫星导航设备的拖拉机进行作业,使百米直线偏差小于15厘米,耕幅一致,达到上虚下实、土碎无坷垃,整好的地块虚土厚度不超过5厘米,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2.选种:选择通过国家或内蒙古自治区审定或引种备案的,适宜巴林右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耐密、适于机械化种植的品种。巴林右旗地区建议采用品种有:迪卡159、MC812、隆平259、TK601、Q1079、G1838、恒丰728等。
3.播种:播种时间选择在4月下旬~5月上旬,当5厘米~10厘米土层温度稳定8℃~10℃时,即可播种。播种采用大小垄,大垄距70—80厘米,小垄距40厘米,亩保苗数6000株时,株距为17厘米,亩保苗数5000株时,株距为20cm(按出苗率90%计算)。播种应用带有卫星导航设备的拖拉机拖曳膜下滴灌精量播种铺带一体机进行精量播种,保证垄直与播量精确,地膜选用0.01毫米以上的新国标地膜。
4.施肥:根据玉米目标产量与当地测土结果进行配方。播前施肥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3m³左右。播后采用分期施肥的方式,将以往春季一次性施够整个生育期肥料的“一炮轰”方式,转变为在玉米生育期关键节点按需追肥,同时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具体用量为:种肥用量:纯氮(N)3~5kg/亩,磷(P2O5)5~7kg/亩,纯钾(K2O)3~5kg/亩。追肥用量:灌水时随水滴施肥料5—7次,共追施纯氮(N)15~17kg/亩,磷(P2O5)3~5kg/亩,钾(K2O)5~7kg/亩。在施肥结束后应继续灌清水30分钟,清洁滴灌带防止肥料结晶堵塞损坏滴灌设备。
5.灌溉:整个生育期滴灌6—8次左右。播种结束后三天内滴出苗水,保证种子发芽出苗,如遇极端低温,躲过低温滴水。生育期内,灌水次数视降雨量情况而定。一般在播种后、拔节期(6叶展开)、小喇叭口期(9叶展开)、大喇叭口期(12叶展开)、抽雄期、吐丝期、灌浆期(吐丝后15天)、乳熟期(吐丝后30天),每次滴灌20立方米/亩-30立方米/亩,视当地降水量,可酌情增减灌溉次数和灌溉量,9月中旬停水。
6.中耕除草:苗期第一次中耕,深度10厘米;拔节期第二次中耕,深度15厘米~20厘米。除草剂应用其推荐用量的最低标准喷施,降低除草剂对环境的影响。
7.植保:生育期间及时防治玉米螟、粘虫、红蜘蛛、蚜虫、大小斑病、丝黑穗等病虫害。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利用赤眼蜂和布置性诱捕器等技术防治玉米螟,使用农药方面,尽量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并在实际应用时用其推荐用量的最低标准进行喷施。对于高密度、生长过旺、品种抗倒性差和倒伏常发地区的地块,可在玉米6-8叶展叶期,喷施化控药剂,如玉黄金、吨田宝、羟基乙烯利等,控制基部节间长度,增强茎秆强度,预防倒伏。
8.收获:在玉米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时,玉米完全成熟,经过一周后即可进行收获。在收获前回收滴灌带,选择适宜的玉米收获机械进行收获,集成摘穗、剥皮、集箱工序。
蒙公网安备150423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