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赤峰市生态环境局巴林右旗分局
发布时间:2025-08-26 15:21
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赤峰市生态环境局巴林右旗分局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治理、标本兼治,聚焦“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治难题,全面夯实生态环境监管根基,助力全旗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构建闭环机制,织密监管网络
巴林右旗分局立足职能定位,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打造“排查—认定—整治—复查”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确保整治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坚持生态优先,明确整治方向。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将“散乱污”整治纳入污染防治攻坚重点任务,确立“摸清底数、分类处置、动态清零”目标路径。聚焦未配套污染治理设施、排放不达标、无组织排放严重等核心问题,建立重点整治企业清单,实施动态管理。
强化协同联动,凝聚整治合力。作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单位,分局牵头统筹各苏木镇街道及发改、自然资源、住建、供电等旗直部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格局。联合自然资源部门核查企业用地合法性,协同住建部门推进商品混凝土拌合站环保设施建设,指导基层单位建立滴灌带生产企业环保台账,实现多部门协同发力、齐抓共管。
创新分类推进机制。针对滴灌带生产、商品混凝土拌合、碎石开采加工三类重点行业,由执法大队定期汇总整改进展,分类组织召开帮扶指导会,结合行业特点提供精准整改建议,帮助企业少走弯路、高效达标。
二、聚焦重点领域,精准靶向攻坚
坚持“一企一策、分类施策”,聚焦三类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整治,阶段性成效显著。
滴灌带行业:手续办理全面提速
全旗12家手续不全的滴灌带企业分布在巴彦塔拉苏木、达尔罕街道等地。目前,所有企业均已完成立项;5家企业已取得合法用地手续,其余7家正在积极推进;5家企业环评文件已完成编制并进入市级审核阶段,7家正在加快编制进度。针对土地性质需变更的2家企业,待条件具备后将立即推进环评审批,整体呈现“立项先行、环评用地同步跟进”的良好态势。
商品混凝土行业:合规与取缔双线推进
全旗6家商品混凝土拌合企业中,赤峰市祥饰建筑、巴林右旗东恒建筑、内蒙古垣瑞建筑、赤峰铸泰混凝土等4家企业已取得环评批复,立项、用地手续齐全,实现规范运营;赤峰鑫瑞禾商贸有限公司手续正在审批中,进展顺利;巴林右旗金鑫拌合站因未办理任何手续,符合取缔条件,预计12月底前完成设备拆除和场地清理,实现彻底关停。
碎石加工行业:严管与整治并重
针对8家碎石开采加工企业,依法依规分类处置。巴林右旗中京矿业、硕翔矿业2家企业因未取得环评批复,已全部完成设备拆除;其余6家企业严格落实物料苫盖、喷淋降尘等措施,有效控制无组织排放,环保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三、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在集中攻坚基础上,巴林右旗分局坚持“整治不止步、监管不松懈”,推动治理模式从“阶段性整治”向“常态化监管”转变。
严格时序管理,确保整治闭环。对关停类企业落实“两断三清”(断水、断电、清除原料、清除产品、清除设备);对整合搬迁类企业加强方案指导和时限督促;对升级改造类企业加快手续完善和设施配套,确保各类问题按期清零。
严防反弹回潮,建立动态清查机制。对已取缔企业定期开展“回头看”,坚决防止死灰复燃;对新发现的“散乱污”企业坚持“发现一家、取缔一家”,保持高压态势。
推动绿色转型,激发内生动力。针对滴灌带、混凝土等本地产业链关键环节,通过政策引导、规范管理和技术服务,推动企业向绿色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从源头减少“散乱污”滋生土壤。
强化部门联动,提升治理效能。持续发挥领导小组统筹作用,加强生态环境、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构建跨区域、跨领域协同治理机制,消除监管盲区。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共治氛围。通过网络媒体、微信公众号、政务平台等渠道,广泛宣传“散乱污”整治政策和典型案例,增强企业守法自觉和公众监督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巴林右旗分局将持续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加快推进剩余企业环评审批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以“零容忍”态度严控“散乱污”企业反弹,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巴林右旗提供坚实生态支撑。
蒙公网安备15042302000112号